Feeds:
文章
评论

Archive for 2011年8月

马大佛学会五十岁了。

50庆典的三大头头一起切生日蛋糕

创办于1961年8月22日,算一算,2011年8月22日,马大佛学会将跨入半个世纪。从人生的角度来看,五十当知天命。子曰:“。。。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。。。”。“知命”在儒学上有理解自然中最高价值和道德法则的意思,并对“天”存有敬畏,继而对生命更负责任,更具使命。用儒家的学说来为马大佛学会50岁做开场白,未必恰当;但对组织过去未来的思考,或许有些提点的作用。

半个世纪对于多数人的生命来说,应该是到了沉淀和思维功过的时候。生命中的风雨都已经历,50岁以后便要把时间留给自己,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。毕竟人生要有第二个50年,是少之又少的事情。可是对于马大佛学会来说,50岁代表了什么?谁又有资格来为它这50年来的岁月把脉和评论功过呢?而我们这一群马大佛友,在迎接马大佛学会50周年之际,又应当做何思考?

校园组织的生态极其特殊,人事交替、经验传承、策略贯穿和执行都面对改变快、时间短、事务杂、难、多的困扰。基于其特殊性,校园组织的成长便无法用一般社会组织成长的标准去衡量。许多佛友在离开学会若干年后,会觉得学会没有进步或成长,许多老问题周而复始,没完没了。往往我们忘记了,自己也一样经历这样的过程,也曾经在同样的问题中磨难成长。换句话说,马大佛学会50岁,但是佛学会的干事执委和当年的我们不会有什么两样。他们参与学会的年龄和经验都一样是“浅”和“新”的。

马大佛学会这50年来的轨迹应该到哪里寻觅呢?我想这是50年来,所有走过“佛学会岁月”佛友们的集体记忆。这段记忆或许有文字记载,也或许需要大家的堆砌来共同完成。50年来,一群又一群的马大生在马大校园内在佛法的感召下,分享、探讨、实践佛陀的教育。这些记忆可以交集成一篇长达50年,名叫“马大佛学会 ”的故事。这段故事是马大佛友们共同拥有,里头的喜怒哀乐会让所有走过这段岁月的人共鸣和会心。

佛学会的成长和影响不能只是停留在记忆,也不能只是局限在大专校园。马大佛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便体现在所有马大佛友的成长故事中。当佛友踏足社会,慧命是否持续成长?是否发挥了净化社会,安定人心的力量?是否在各自的领域中散布真善美的价值?我们都是为佛学会把脉的人。佛学会50岁了,作为学会的一份子,我们当省思,自己的慧命是否有所增长?是否有在实践佛学会的精神?

50周年对于当届执委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因缘。这不是一个历史的包袱,而是一个调整步伐,再创新猷的契机。透过资料的爬梳、追踪和反思,未来佛学会的负责人必能从中吸取到前人的经验,对学会活动的拿捏和调配更有依据和把握,使得马大佛学会在推广佛陀教育的努力上更到位及有效,从而创造另一个辉煌的50年。

让我们期待马大佛学会金禧年的到来,也祈愿所有佛友福慧增长。

Read Full Post »

佛洛伊德相信人类理性思维不达精神世界的八分之一,其中八分之七潜藏在心灵的某个地方。或许在梦中、或许在生死边缘、或许在灵修的世界、或许在深度的催眠中、或许在海马区的深处,有着连我们也不曾知道的秘密,或是被遗忘的记忆片段。现实人生总是忙碌的在收集、处理、储藏各式各样的讯息,然后在不断的被这些讯息所激发的情绪反应所干扰,从而周而复始温习相同的令我们开心或悲伤的记忆。

所以我们忙碌,从外至内的忙碌。对外,我们忙于扮演各种角色、应付各种场面、解决各种问题;对内,我们压制野兽般的欲望、合理化所有不可避免的生活手段、以及学习各种让我们看来更文明的道德规范。最后,累垮了,生理上我们病倒,心理上我们会精神失常。但是有没有一种情况,身心的联系突然中断:好比你在夜里惊醒,却突然发现你无法操作你的躯体,一如无法启动你的汽车,但是也无法从车里逃出来。阅读《潜水钟与蝴蝶》,让我感觉闭塞,同时也感觉灵魂的自在。

这本书搁在书架上已若干年,如果不是在准备教材时读到这样一则故事,或许我不会去看这本书。因为从内容上来说,它和一般的散文和小品没有太大的差别。只是我为何会在准备教材时读到和它相关的故事呢!那一堂课是关于脑和人类行为,备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,就涉及千万个脑神经元在处理信息的复杂程序。其中脑干是行为和脑的中枢,如果是任何的神经元出现状况,好运的话或许只是身体某部分的机能无法运作;但是如果中枢出现状况,就好比中环广场被炸毁,铁路系统将完全中断。而本书的作者恰恰是如此倒霉,在生命正值壮年时,因脑溢血而损坏脑干的传导功能,骤然身体和心灵断截成两个无法联系的世界。

我问学生能够想象一觉醒来全身瘫痪,只能睁开一只左眼的画面吗。可怕的是作者鲍比的意识是如常人一般的清醒,但是只能够用一只左眼和外面的世界沟通。医学界用了一个很恰当的名称将此病症命名为“locked-in syndrome”,将心灵封锁在身躯里头,一具无法移动的身躯里头。治疗师透过特殊设计的眨眼沟通法,与封锁在鲍比身躯里头的灵魂取得联系,并在出版社助理的协助下完成了这本书。能够想象用眨眼的方式,一个字母、一个句子、一小段一小段的完成一本百余页的小品文吗?我第一次从阅读中,体会到每一个字竟是如此珍贵,也感受到被囚禁的灵魂,也可以如蝴蝶般美丽和自在的飞翔。

从来创作就是作者和自己生命对话的过程。在心灵八分之七潜藏的部分去发掘故事和灵感。鲍比在心灵被囚禁的日子里,只能用左眼这一扇窗去联系世界,更多时候只能泅游在自己心灵的深处,去发掘那些被储藏、或忽略、或残缺的记忆片段。《潜水钟》一书让人看到人类心灵世界的丰盛与顽强,也看到幸福其实发生在每一秒钟。“是否有一把钥匙可以解开我的潜水钟?”或许让他可以稍微移动自己的手臂,也许已经是一个生命的奇迹。虽然,他也期望自己可以有复原的一天,可以像蝴蝶般再次翩翩起舞。但奇迹始终并没有发生,鲍比在1997年3月9日与世长辞。

如果我还能用双手打出文字,去表达我生命中的蝴蝶,我为何还要等待!

稿于:20/8/11, 觉心舍

Read Full Post »